Sunday, October 28, 2012

歐洲電影文化思潮




宗教三499480330呂憶楨


我很喜歡看電影,但從前因為沒有受過任何有關電影的訓練,所以都是矇懞懂懂的看劇情。在大二上學期修到了一門通識課,主題是電影欣賞,老師所講的如何剖析電影,例如各種運鏡方式、音效、人物走位等等,可以看出導演想要表達的情緒,除了畫面上的,還會有「隱藏版」的含義。從此,我就如同開了眼,在看電影的同時也會試著想像導演現在想要表達的會是什麼情況、什麼樣的情緒、什麼樣的一個鋪陳,使得接下來的劇情更吸引人。電影是一個非常具有影響力的表達方法,多元化的一次性表述也使閱聽者受到強大震撼。我喜歡電影,不僅僅是劇情刺激、人物刻畫,而是享受整個過程,細細品味導演的安排,對我來說是一大樂趣。


佛瑞迪穆勒(Fredi M. Murer)所執導的「想飛的鋼琴少年」(VITUS)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歐洲電影。在劇情描寫、人物刻畫以及運鏡、音效各方面,都扣人心弦。
這部電影中的巴哈樂曲是電影的轉捩點,巴哈是巴洛克時期的重要音樂代表人物,為莫札特、貝多芬等人崇拜。雖然其音樂地位直至浪漫主義時代才奠定,卻被封為西方現代音樂之父,地位崇高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